浙江省教育学会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学校治理与初中提质”校长论坛圆满落幕 | ||||
| ||||
10月30日,由浙江省教育学会、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校治理与初中提质”校长论坛在省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顺利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初中“提质强校”这一现实背景,试图从学校治理现代化破题,研讨初中提质的问题、经验与对策,交流和推广初中治理的实践经验。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省教育学会会长韩平应邀出席论坛并作讲话。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朱永祥、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局长徐晖、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方展画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春玲教授、浙江教育报编审言宏,以及来自全省的初中校长及教育科研人员100余人参加了学术研讨。 浙江省教科院朱永祥院长介绍了本次论坛的背景,强调初中“提质强校”在浙江省基础教育高水平发展中的重要性,指出在现阶段“公民同招”的背景下,社会对于“办好家门口的优质学校”的呼声越来越高,应立足浙江省情推进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将初中提质强校作学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问题来进行研究和探索。 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徐晖局长致会议欢迎辞,对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十周年之际承办本次学术活动表示赞赏,并希望学校也将以此次论坛为起点,开拓创新,为初中提质强校提供样本。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省教育学会会长韩平发表了重要讲话。韩厅长高度肯定了初中强校提质背景下举办本次论坛的及时性和必要性。他从加强初中教育的重要性、现阶段初中教育面临的问题及破解之策等三个方面,高屋建瓴地对我省即将出台的加强初中教育指导意见的制订背景与政策思路进行了解读。韩厅长强调初中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非常特殊的学段,具体表现为教育对象特殊、教育使命特殊、家长心态特殊。现阶段的初中教育还存在教育理念落后、课堂改革不到位、教育评价体系落后、初中学校管理缺位等关键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务之急,省教育厅将在近期出台关于加强初中教育的指导意见,主要涉及六大措施。一是大力改善初中办学条件;二是整体提高校长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三是推进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全覆盖;四是深化教育改革,促优质发展;五是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六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三位省内外学校校长就“学校治理与初中提质”分享了各校通过治理变革实现优质发展的实践经验,为建设现代化的初中学校提供了多条思路。上海建平实验中学李百艳校长分享了学校基于“对话”理念,设计并探索多种治理机制和载体,实现初中学校从低谷走向卓越的经验;浙江省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唐宇红校长分享了学校通过“借力、共享、激活、发展”,以“信心管理”为师生赋能创造薄弱初中跨越式发展“教科附速度”的治理经验;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薛瑞芬校长分享了学校以“微共体”为治理载体,十年磨一剑培育合作文化保持高位发展的经验。 在专家报告部分,浙江外国语学校李春玲教授从治理研究的视角剖析了初中教育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浙江大学方展画教授对新出台的《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背景与亮点进行了解读。 本次“学校治理与初中提质”校长论坛,从教育行政、学校实践、理论研究三个维度为学校治理与初中提质廓清了思路,丰富了初中教育提质强校的实践样态,为我省深化初中治理改革提升初中教育质量提供了借鉴。 | ||||
(编辑:) | ||||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 ||||
[全文下载]: | ||||
|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