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平同志在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 ||||
| ||||
(2013年8月9日)
日前,省教育厅、省编委办、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四部门文件精神,全面部署在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刚才,嘉善县教育局介绍了先行试点的做法和经验,嘉善的校长和教师代表分别介绍了他们在交流中所经历的思想变化、感受和收获,听了很受启发、很受鼓舞。下面,根据四部门文件精神,我讲四方面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对建立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制度的认识
进一步深化认识,讲两句话。第一句话,推进教师校长交流是一个大课题、大任务。它关系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系到教育公平,关系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近年来,我省围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做了许多工作。在硬的方面,大力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农远工程和信息化建设、小规模学校改造、农村学校教师集体宿舍改造,等等。在软的方面,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农村骨干教师“领雁工程”,实行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制度,在义务教育学校率先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设立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推进教师支教工作;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以较大的比例分到初中,治理择校乱收费,推进小升初不考试,还组织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欠发达地区发展教育,等等。这些政策措施无疑都有效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久前,我省33个县(市、区)一次性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达标认定,就是这些年我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绩的一次生动集体展示。这么多县(市、区)一次性通过均衡县达标浙江在全国省市区中是首家。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即使这次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的33个县(市、区)水平差异也很大,不仅城乡学校差异比较大,城镇中小学之间差异也很大,有的地方校际综合差异系数超过0.5,勉强达到认定标准。这几年,为什么推行治理择校乱收费、小升初不考试,阻力那么大,根本原因是学校差距大。而学校差距大,最大的差距是师资。在基本完成了学校建设任务的地方更是这样。因此,要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均衡发展,就必须解决师资均衡配置问题。这是浙江教育发展到现阶段,党和政府、社会公众,也是教育自身发展提出的要求。而这些年学校办学条件差距的加快缩小,加上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以及社会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越来越认同,也为解决师资均衡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现实条件。
解决师资均衡配置问题,这些年来,我省不少地方都进行了积极探索。杭州的“名校集团化”、衢州等地的城乡共同体、台州的“中心校战略”等等,都是比较好的探索形式。当然,这些探索都还是体制内的管理模式改革。总结各地的经验,包括省内的经验,省外的经验,还有国外的经验,着眼于通过改革从制度层面做好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2011年,我省选择嘉善县,这也是嘉善的主动要求,进行建立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改革试点。随后嘉善的试点又上升为国家级试点。对这一试点,嘉善县委、县政府很重视,嘉善教育局很努力,嘉善的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家长和学生很支持。经过两年多的认真筹划和实施,嘉善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嘉善已在全省率先初步建立了县域范围公办中小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嘉善的试点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不久前,省教育厅在嘉善县组织召开设区市教育局长读书会,深入学习和研究嘉善的做法及经验。
深化认识,要讲的第二句话,推进教师校长交流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因为这件事直接关系到教师以及学生和学校的诸多利益。作为教师从熟悉的学校到不熟悉的学校,同事关系要重新适应;新去的学校有的可能路途要远一些,办学条件要差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弱一些,学校的社会认同度要低一些;甚至还要面对社会一些不知情的猜测,是不是老师在原学校表现不好?等等。作为学校、学生及家长都希望留下或交流到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尤其是城镇一些原本师资资源比较好的学校,担心被“削峰填谷”,担心学校的教育质量会受到影响。这些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有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还会形成很大的社会稳定压力。必须认真面对和妥善处理这些问题,这是我们设计和实施义务教育教师交流制度一定要做好的事。今天,我们请嘉善全方面介绍,就是希望大家看看嘉善县是怎么处理相关难点问题的。
因为这是一项很难的工作,所以前期我们做了比较长时间的酝酿。先后赴辽宁、福建等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地方进行考察学习。在文件起草过程中,多次将文稿印发各地,请各地代为广泛征求学校、教师及家长的意见。其间教育厅还先后召开十多次座谈会,直接听取局长、校长、教师代表意见。这次制订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政策,省编委办、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给予了热情关心和支持。正是基于大家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才很好完成了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改革设计,并得以今天在全省部署实施。
二、正确把握建立和实行教师校长交流制度的政策方向
筹划设计全省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我们始终注重坚持两条。
一条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着重于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不因困难大、压力大将交流变为“轮岗”,或仅仅在同一学校不同校区间的“体制”内流动。我们追求的是制度性革命。这表现为明确规定了交流的性质,强调教师校长交流,是一个学校调到另一个学校工作,并原则上随迁人事关系。凡在同一学校校长连续任职达到10年、教师连续任教达到12年,都应纳入交流范围。
另一条坚持改革循序渐进。给各地从实际出发建立交流制度留出处理困难和问题的空间。这表现为交流分校长、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两个层面进行。骨干教师和校长在县域范围内交流,一般教师就近划片交流。骨干教师每年参与交流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总数的15%,一般教师每年参与交流的比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城镇学校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三年后经考核合格的,可以选择回原学校任教,以解除城镇教师担心交流后回不了城镇的后顾之忧。还规定年龄较大的教师、已有2所以上其他学校工作经历的教师、以及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不纳入交流范围,或暂不纳入交流范围。我们总的考虑是,不求改革一步到位,先把交流制度建立起来。今后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缩小,随着大家对教师校长交流越来越认同,并成为习惯,再探索建立学校人变系统人的教师交流制度。这是全省的考虑。各地情况不同,我们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现在就进行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的制度探索。
三、至关重要的是做好教师工作
广大中小学教师既是交流的对象,又是交流工作的主体。只有教师认同了、积极参与了,这项工作才有可能成功,也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做好教师工作,要把道理讲清楚。既要讲清楚交流对于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维护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又要讲清楚交流对于教师成长进步尤其是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适度交流有助于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有助于教师获得新的锻炼,有助于教师重新发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人生应该多些经历。多些经历,就会多些阅历,多些锻炼,也会多些成长进步的机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人生最大的幸福,不在于舒舒服服地享受,而在于经过千难万难后自己理想和价值的最大实现,在于为子孙、为世人所做的贡献。
还要向学校、学生尤其是家长讲清楚道理。交流不是“零和”游戏,不是削峰填谷,而是扬长补短。不仅对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有利,对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同样有利。可以给老师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工作激励,可以给学校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可以给学生增添新奇的生活体验。在逐步改变已有师资配置格局的过程中,水涨船高,使各类学校收获共赢,使优秀的教师和学校通过交流越来越多。
做好教师工作,要始终坚持公平公正。这是征求意见中许多一线教师表达最强烈的呼声。许多教师说他们理解和赞成交流,但希望公开规范、公平公正地交流。他们最担心的是领导捏软柿子,交流不按原则,不讲规则,按亲疏、按领导的好恶。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好。交流必须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我们在制度设计上,要求各地都要制订公开透明的教师校长交流办法、程序和结果公开制度。教师校长交流首先看在现学校连续任职在岗时间。凡达到交流年限要求的,谁连续任职在岗时间长谁先交流。极少数特色课程教师,经教育行政部门严格审查批准后交流年限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年。凡事都应讲一个公平公正,群众最信公平公正。只有坚持公开规范、公平公正,才能让教师和校长们信服,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教师校长交流才有可能平稳地进行。
做好教师工作,要着力引导鼓励。建立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是多从约束型和强制性方面设计政策要求,还是多从引导和鼓励性角度提出政策要求?我们费了一定的思量。征求意见中,有一些同志提出要增加强制性的规定。但我们考虑还是引导和鼓励为主为好。教师校长交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强扭的瓜不甜。一味地靠约束和强制,不能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必要的制度约束是需要的,但更多的应是引导和鼓励。这次,我们从津贴、职称评定、培训培养、评先评优等几个方面设计了一些引导鼓励政策,可以说把这些年我省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的鼓励政策最大限度地汇集在一起,倾斜于鼓励教师交流,让参与交流的教师经济上受到优待、精神上受到鼓励、地位上得到彰显,事业上有奔头。希望各地以及各学校也努力制订一些有含金量的政策,形成更大的促进教师校长交流尤其是骨干教师流向农村学校、流向城镇薄弱学校的政策力量。
做好教师工作,要把工作做得更具个性化。教师校长交流关系到广大教师和校长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十足的对人的工作。凡属利益攸关的人的工作,都应该做细致,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布置和提要求上。教师参与交流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特别是从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从条件好的学校到薄弱学校,教师遇到的困难会更多更大。我们应该多从教师角度想想,多听听教师的实际诉说,多考虑考虑教师及其家庭的实际困难,多给教师一些人文关怀,尽量使交流安排更合理些,更合情些,使教师遇到的困难更少一些。希望各地各学校在实际实施时,多做一些暖人心的工作。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给交流教师提供一些选择,让他们在不同学校中比选,选择更合适自己的学校。作为选派交流教师的学校,要努力帮助教师解决交流中遇到的各类困难。作为接收交流教师的学校,要热诚对待每一位流入的教师,尽快帮助流入教师熟悉学校环境和文化,及时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流入教师的作用。
四、切实加强统筹组织
建立公办中小学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是一项关系义务教育全局的系统工程,利益相关性强,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和全社会都很关注,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切实加强统筹组织。
要深入开展前期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建立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各地各学校一定要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调查研究,深入把教师校长队伍的基本情况模清楚,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透,把工作思路和措施想明白,积极争取政府重视支持,主动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制订相关实施办法,构建起实施教师校长交流的有力的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和物质保障体系。
要认真研究制定交流规划和计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中长期交流规划,统筹各类学校和教师的不同需求,统筹交流与培养以及结构优化,统筹学校需要和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学校要制定交流计划,计划要努力实现到人到岗。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校长和骨干教师交流上,积极引导和鼓励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去任职。通过交流,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优化县域内各中小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包括教师队伍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
要多形式加强宣传。重点宣传教师校长交流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对维护教育公平公正的重大意义,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大意义。深入解读交流政策,把改革方向讲清楚,把相关要求讲清楚,把鼓励政策讲清楚。答疑释惑,切实增进广大教师和社会各界对教师校长交流制度的了解、认同和支持。积极总结推广各地各学校行之有效的做法,发现和宣传交流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努力用先进的典型推动交流工作。
要切实抓好试点。今年下半年建立交流制度主要是抓试点。各个设区市要选择1—2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区)做试点。试点要着眼于破解难题,积累经验,面上推广。加强对试点县(市、区)的指导,省教育厅在三季度将举办试点县(市、区)分管局长、人事处长和人事科长培训班,并组织嘉善一些教师和校长赴各地巡回宣讲。 目前,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省有计划展开,其中省一级和杭州、宁波已经全面启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反对“四风”,解决广大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是关键。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切实把广大群众一直呼吁的义务教育学校均衡配置教师资源的事做好,让每个学校都能有更多的优秀教师,让每个教师都能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秀教师的教诲,不因学校远近、不因家庭地位高低、不因钱多钱少,使浙江的教育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均衡发展,使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教育能满意些再满意些。 | ||||
(编辑:) | ||||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 ||||
[全文下载]: | ||||
|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