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平厅长在2012年设区市教育局长暑期读书会上的讲话 | ||||
| ||||
(2012年7月25日)
我们每年都组织设区市教育局长暑期读书会,一来彼此之间做些交流,二来议点大事、长远的事,也就是务点虚。 作为教育局长,我们确实很忙。每天每星期的事多多少少,再加上愈演愈烈的文山会海,但工作再忙再繁,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读点书,想点大事、长远的事。对个人负责应这样,对事业负责更应这样。当领导的要了解昨天,知道今天,更应想到明天。否则,我们就会掉入事务堆中不能自拔,就会失去领导者的领导作用,更为严重的是还会使地方的教育偏离正确的方向。教育局长,光低头拉车、拉好车是不够的,还要抬头看路,看更远的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走在队伍的前面,带好队伍,带领大家不断向着新的目标、更高的目标前进。 今年暑期读书会定的题目是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 曾几何时,教育现代化曾是无数浙江教育人的梦想,一个似乎可期不可及的梦想,离我们似乎很远很远。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这个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每次到发达国家考察教育,我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尽管我们的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绝没有人们所说所想的那么大,更何况这些差距每年都在明显缩小。犹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经过漫漫航行,我们至少已依稀看到了教育现代化这一“新大陆”的伟岸身影。 实现浙江教育现代化,省委省政府已做了科学规划。2010年底印发的《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其核心内容而言就是一部实现浙江教育现代化的纲要,通篇讲的都是教育现代化。在同期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赵洪祝书记报告的主旨思想就是推进教育现代化。根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规划纲要要求,浙江将分两步走实现教育现代化:第一步,到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位居国内前列;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省,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今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总目标,更增加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现实意义。强省必须强教,浙江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部也对浙江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明确要求。袁部长多次提及浙江等省要赶超日本、韩国教育。今年年初,还专门召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教育系统领导和有关专家到上海讨论教育现代化,希望沿海发达地区先一步推进和实现教育现代化。 实现教育现代化更是浙江老百姓的期盼。进入新世纪,浙江老百姓早已不满足于有书读问题的解决,更急切地提出了读好书的愿望。读好书,许多人的参照坐标已不是国内最好的教育,而是世界上的最好的教育,甚至是一种美化了的世界最好教育。当前,人们对教育的许多批评正是源于对读好书的追求,正是源于对发达国家教育包括有些美化了的发达国家教育的比较。诚然中国以及浙江的发展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老百姓不会因此而降低对教育的要求和期盼。 现在不是研究要不要干教育现代化,而是要研究干什么、怎么干问题。推进教育现代化,我们无疑需要研究理论问题,包括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教育现代化的特征、教育现代化的衡量指标等。这方面不仅我们甚至国内理论界研究得都不够。我们更需要研究实践问题,即如何推进教育现代化。这对我们更具现实意义。这次读书会重点研究实践问题,行动问题,即研究干什么、怎么干,通过研究实践问题——干什么、怎么干,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和行动自觉。 诚如现代化起始于工业化,教育现代化也起始于西方工业化。与经济现代化一样,教育现代化也始终是一个不断演变和进步的过程,对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不断向新的教育发展目标前进的过程,对后起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不断赶超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的过程。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教育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要求——普及化、公平化、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终身化。这些要求在提出的时序上有一定依次关系,当然不是很严密,尤其是个性化,从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社会形态起似乎就已存在,但从社会总体任务要求看这种时序上的依次关系还是基本成立的。物质生产决定一切,不同的时代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过到了当代,特别是对后起赶超国家和地区而言,更多面对的已不是依次的现代化任务要求,而是并列的或者数项一起呈现的现代化任务要求。我们现在推进教育现代化,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形,我们要同时完成诸项任务。 干什么?普及化、公平化、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终身化,就是我们的共同任务。 普及化,我们已做得相当有成就。基础教育的普及水平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但我们也有不足,残疾人小学教育以后的普及化水平还很低,中职教育学生辍学率在一些地区和学校还比较高,民工子弟在流入地的读书问题仍很突出。尽管我们已普及了十五年教育,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一些学校之间,质量差距还很大。 公平化,这些年工作力度很大。机会公平得到了很好的维护。中考招生、高考招生已做得相当规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择校乱收费就是一个突出表现。过程公平、结果公平还相差很远。一些地方搞重点学校、快慢班的情况还比较严重。 国际化,正在全面启动。现在的问题是个别地方秩序有些乱,有些项目方向有些偏。我们搞国际化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改造提升自己的教育。而现在有些国际化办学项目想的是争生源是赚钱,整天宣传的是送多少多少学生到国外去读名校。 信息化,设备配备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信息化教学也比较普遍了。但技术水平还不高,应用水平更不高。数字化教育资源还比较贫乏,信息技术与教学教改的有机融合还远未实现。 个性化,说得多做得少,整个教育还是高度统一的教育,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评价,真正的个性化教育还很少。个性化教育严重缺乏,这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最大的差距。 终身化,开始起步。与就业相关的培训有了较大发展。但平台建设、制度建设都很滞后。 综上分析,推进教育现代化,我们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对比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内涵建设方面差距还比较大。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我们的任务还很重。 弄清楚干什么并不难,难的是弄清楚怎么干。自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后,近两年,我们各地都做了一系列积极探索,今天大家做了很好的交流,谈了许多很好的想法和做法,这对我们弄清楚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究竟应该怎么干很有帮助。 怎么干应紧紧围绕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进行,重点研究缩小差距的途径和办法。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地区应做不同的努力。这里我只强调三点: 第一,更新理念。理念决定行动。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有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理念作引导。现实生活中许多教育问题,诸如课业负担重、搞快慢班和重点学校、幼儿教育小学化,之所以迟迟解决不了,尽管原因很复杂,但理念有问题无疑是重要原因。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包括一些领导、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并不认为多做作业多考试、分快慢班和重点学校、幼儿教育小学化有什么不对,甚至认为这样做有助于提高教育水平,至少能够提高升学率,因此不是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相反总是变着法子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玩捉迷藏的游戏。改革也是如此,我们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有些人认为这也不行,那也不妥,其实背后就是怕影响自己的升学率,在一些人脑海里升学率几乎就成了教育的全部。推进教育现代化,一定要培养和树立与此相适应的理念。针对当前的问题,我们要广为倡导全纳教育的理念;倡导素质教育的理念,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倡导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倡导按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办学的理念;倡导选择性学习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理念的倡导和树立是长期的和全方位的,也是艰巨的。首先,我们省市两级教育部门要做先进教育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实践者。 第二,深化改革。现代化教育离不开物质技术的现代化,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当然还不够,特别是很不平衡,我们还要持续努力。但对现代化教育内涵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教育模式或者说育人模式的现代化。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和育人模式,在基础教育阶段基本上还是应试性的,整个教育还未转到因材施教上来。这就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地创新教育模式和育人模式。现阶段,我们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下大力气抓好课程改革、评价制度改革。各地要加快启动和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这项改革具有深远影响,一定要把课改深化方案落实到位。同时积极探索把选择性的教育思想向中学、小学渗透和延伸。完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推进中高职5年制一体化培养试点,把重点放在中高职一体化统筹培养上。在评价制度上,重点是深入推进中高考及招生录取改革,下决心把中考的难度降下来,落实优质高中向初中分配招生指标的要求,切实缓解中小学学生的应试压力。高考及招生录取改革要与深化普通高中课改相适应,扩大推进“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改革,在维护公平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 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始终是我们发展教育的关键。推进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更为关键。任何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建设教育现代化,需要具备现代化素质的教师来实现。我们要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教师队伍建设上来。全面研究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建立完善资格考试、定期注册制度和教师公开选聘制度。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全面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切实落实教师的选课权。完善且严格教师管理制度,改进绩效考核,积极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着力推进教师有序流动,重点是推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深入研究和探索新增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的有效途径和政策办法。抓教师队伍建设,尤其要强调和培养教师的爱心。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真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没有一颗爱孩子之心,不适宜当老师,更不可能成为一名好老师。爱孩子很大程度体现在爱困难学生上。有了爱,教师就会自觉自愿地履行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就会自觉自愿地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就会自觉自愿地提高执教能力。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我们一定要努力建设一支充满爱心,有着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掌握科学教育方法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是我们大家的神圣使命和责任。这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一茬茬持之以恒的努力。今年我们要启动教育现代化评估工作。这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我们的一个很好的工作载体和抓手。我们一定要用好这一载体和抓手。通过开展教育现代化评估,把全社会发展教育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出来,动员全社会力量,争取更多资源,全面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进程。 | ||||
(编辑:) | ||||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 ||||
[全文下载]: | ||||
|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