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平厅长在全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 ||||
| ||||
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这些年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普通高中学校一直在抓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这次推出的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原有课程改革的继续和深化。诚如事业不会有穷尽,改革也不会有穷尽,改革永远都是一个不断累积和深化的过程。 关于这次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我们已酝酿了许久。如果从2010年4月,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提出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5句15字思路算起,研究制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已持续了两年零两个月之久了。两年多来,我们以多种方式,会集多方面人士研究讨论充实课改深化方案。2011年8月在台州召开设区市教育局长暑期读书会,专题研究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2011年10月,第一次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印发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和普通高中学校征求意见。11月起,省教育厅赴设区市先后召开座谈会34座次,参会人员738人,面对面逐一听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和各个普通高中学校意见。2011年12月,教育厅召开省内课程专家座谈会,听取对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意见。2012年2月,教育部基教二司在北京召集有关专家研讨会,听取并讨论了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2012年3月,教育厅在上海向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专家汇报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2012年4月,第二次向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征求课改深化方案意见,要求各学校同时帮助征求学生及家长意见,并在省教育厅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公布方案征求意见稿。这期间,我们还向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刘利民副部长分别汇报了课改深化方案。2011年4月,我们在全省挑选了30所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深化课改方案试点,其中农村高中10所,职业高中5所。2011年10月,印发了《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并从10月开始,我们依托浙师大先后举办了6期有569位普通高中校长参加的培训班,向高中校长解读深化课改思路,讨论研究课改深化方案。2012年2月和5月又先后在湖州练市中学和宁波效实中学,召开了两场试点现场会。在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先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4月8日,我们向省政府就今年秋季全面启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进行了专题汇报。5月16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在全省全面启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说句心里话,酝酿的过程非常艰辛,非常曲折,也非常有意义。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统一思想的过程。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讨论,课改深化方案不断完善,人们对课改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课改深化方案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这些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创造了比较好的思想认识基础。 这次推出的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是一个系统性改造和完善高中课程的方案。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选择性。选择是这次课改深化方案的主旋律。即通过有效减少必修,全面加强选修,把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老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在这三个选择权中,第一个学生学习选择权最为根本,后两个选择权为第一个选择权所决定和服务。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要办适合孩子的教育,但怎么才能寻找和兴办适合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我们认为,唯有通过学与教双方的不断选择,才有可能接近以至实现。教育的过程本应该是个选择的过程。孩子的兴趣、潜质以及相关的能力,需要自身及他人的不断选择,才可能出现、形成和发展,学校和教师只有不断按照学生的选择性要求,开发开设出更多更丰富的课程,才可能逐步办出比较适合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而现行的主要表现为固定的、统一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统一要求、统一评价,显然不能适应办适合孩子教育的需要。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对教育现实和教育规律及趋势的理解,课改深化方案把改革的重心放在了切实加强选修课建设上。把选修课学分比重大幅度提高到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并按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爱好、社会实践四大类划分建设选修课程,同时配以实行学分制、走班制和弹性学时等制度。毫不讳言,在这个课改深化方案中,我们既考虑到与已有课改的继承和衔接,更考虑到有效解决课改遇到的突出问题。我们以极大的精力酝酿和谋划着教育模式的革命性创新。我们的最大目的是希望通过课程的创新性变革,为孩子开辟尽可能多的自主选择空间,让孩子在自主选择中成长成才。 改革的力度无疑很大。有的人问我们为什么现在要推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深化方案。是啊,为什么要自找苦吃,自找压力,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我们的回答是,为了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了巩固和发展已有改革成果,为了孩子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也为了坚守和实现教育人的崇高理想。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国家的还是省里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提出普通高中要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多样化特色化,最为重要、最为根本的是课程要多样化特色化,而广泛开发开设选修课,是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些年,改革课程,我们大家都程度不同地做了许多探索,有些学校做得很努力,并在强化课程意识、推进课程开发、开展研究性学习和选课走班等方面取得了颇为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原有课程改革存在的先天性力度不够,几年改下来,普通高中课程单一、应试过度、课业负担重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不仅没有改变,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学校课程改革甚至出现了停滞和后退。普通高中教育越来越应试化,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升学竞争越来越激烈。严峻的现实告诫我们,改革不进则退,只有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我们才可能真正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课改成果。 教育应更好地为人的发展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这是教育的全部真谛,这也是我们在设计课改深化方案中想得最多的问题。为人的发展服务,就是培养和促进人的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就是要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多样化人才。现在我们的教育与这两个服务的要求相距都比较远,而普通高中尤甚之。在千篇一律的课程、千篇一律的要求、千篇一律的评价的背景下,加之几乎整个社会都在推波助澜的高考升学竞争,普通高中学习与全面而有个性越来越远,与多样化越来越远,乃至与学习的快乐和幸福也越来越远。有些学生几乎学到精神近乎崩溃的地步。必须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状。我们希望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建立起丰富的课程体系,实行自由选课走班,让孩子能多学些自己想学、自己有能力学、自己学得好且对实现自己志向有用的东西,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多品尝一些学习和成功的快乐,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向着全面而有个性的方向发展,推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多样化人才。 教育永远是洋溢着理想光辉的事业。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贤孔夫子曾提出过两大教育理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现在在浙江,经过一代代人的坚持不懈地努力,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第一个教育理想已经全面实现。但第二个理想还远没有实现。现在我们正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对比教育现代化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我们最大的差距是在因材施教方面的差距,而这又集中反映在课程体系的落后上。我们希望通过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缩小在课程体系上与他人的差距,推进选择性学习和分层教育,去更积极地探索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 责任、使命、理想,对教育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这应成为教育人永远不变的精神追求,这也是这次激励我们设计和推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最大最深厚的动力。 我们现在有条件在普通高中建立丰富的课程体系和开展选择性学习吗?高考不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很难改。这是征求意见中,不少人提出的问题。不能说我们已经完全具备了在普通高中开展深化课程改革的条件。有些高中学校特别是农村高中学校硬件和软件都还存在许多困难。但就全省普通高中学校整体而言,我们已经拥有了比较好的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条件。许多学校校园建设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毫不逊色。全省普通高中生师比已达到14.2:1,与经合组织成员国水平基本接近,明显好于英国和芬兰。且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已占到98.8%。经过前几年课改的历练,已有一部分学校和老师具有了开发开设选修课和组织学生选课走班的经验。 至于高考,尽管为了防止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也为了取得全社会对深化方案认识上的更大一致性,我们明确宣布这次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与高考挂钩。但近几年我省高考招生改革的不断推进,已经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选修课建设和学生选择性学习,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特别是正在推进的“三位一体”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以及高职院校多形式自主招生,在学校测试环节,已经把考核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潜质、专业素养上,这已经并正在对普通高中学校的选修课建设和学生的选课走班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今年,我省参与“三位一体”试点的高校已达到17所,省属最好的高校基本都参加进来了,计划招收学生1600余名,报名学生10614名。尽管这两个数字与全省31万名报名参加高考的学生数相比,只是个小数,但所产生的鲶鱼效应是巨大的。 应该看到,任何有意义的改革都不可能等到条件完全具备再去推进。改革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创造改革条件的过程。我们大家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历者、参与者。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勇敢地选择改革开放,当时有什么条件?可以说物质层面的条件、制度层面的条件几乎都没有,有的只是精神层面的条件,经历过文革10年浩劫,人们深刻地认识到,计划经济那一套不行,中国需要走一条新路。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在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杀出了一条血路,一条让人民不断致富、国家不断富强的光明大道。与邓小平同志当年倡导和推进改革开放时的条件相比,我们现在条件上的有所不足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这些年在我们中间一些物质条件比较艰难的高中学校,课程改革照样搞得有声有色。他们凭什么?凭的是对学生和教育的负责,凭的是不怕难、敢担当的精神。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深化课程改革更需要强化精神的激励和支撑。 当然,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深化普通高中课改将会面对的种种条件问题,尤其是农村普通高中等薄弱学校面对的课程资源短缺的困难。目前,省教育厅已在全省征集到几百门课程,近期我们将经过精选提升,以电子版课程和网络版课程的形式,向全省推荐100门以上选修课。今后我们还将源源不断地推出更多的课程,包括组织高校开发出一些选修课程,努力为各地各学校丰富课程体系,实现选课走班,提供更多的资源选择。 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全省就要全面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了。制定方案不容易,实施方案更不容易。改革中的许多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解决办法。谁都不是圣贤,即使是圣贤也不可能事先制定出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好的方案。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需要我们大家,全省各级教育局、各地教研室、各个普通高中学校和职业高中学校的全体干部和教师们,一起去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探索和开拓前人尚未走过的路。 从现在起,我们要把课改的工作重心由讨论研究转到执行和实施上来,坚决地实施和落实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我们要认真地组织学习和宣传改革方案。这是启动实施方案的前提。首先是要组织所有的参与者深入学习和领会方案精神,既要弄懂改什么,怎么改,更要弄懂为什么改,继续下大力克服因怕麻烦怕有压力不愿改,因囿于传统教学理念不想改,因担心影响自身的升学利益不敢改等认识,进一步深化全系统对课改的认识,增强全系统深化课改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形成全系统坚决推进课改的合力。同时多形式向学生和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宣传课改方案,突出宣传贯穿课改始终的选择性教育理念,及时回应社会的种种关切和质疑,努力争取各方面对课改的理解和支持,广为营造有利于深化课改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我们要抓紧制定课程资源开发和课程建设计划和规划。从认真调查和分析入手,既分析学生的需求,又分析学校尤其是教师满足需求的能力,既分析校内的课程资源,教育系统内部的课程资源,又分析来自地方社会的课程资源,以及可利用的国际国内教育资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学校为单位,先制定年内的课程资源开发和课程建设计划,再按照3年基本建成学校有特色课程体系的要求,着眼于学校课程的丰富性和特色化,制定课程资源开发和课程建设中长期规划。要突出职业技能类课程资源开发和课程开设,这是整个课程开发开设的难点和重点。普通高中学校最缺的是职业技能类课程。制定课程资源开发和课程建设计划和规划这件事,各个普通高中学校都要做。同时各个教育局也要积极参与和指导。教育局尤其应注意统筹整合区域内课程资源。首先是统筹整合好教育系统内的课程资源,鼓励和组织职业高中学校、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多形式开发开设面向普通高中学校的课程,努力为农村普通高中学校等薄弱高中学校提供更多的选修课,促进区域内课程资源开发和课程建设的共建共享。 我们要积极谋划推进选课走班。这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总结这些年实施课改的经验和教训,最大的问题是许多普通高中学校选课走班没有真正动起来,或动得力度很小,或仅仅是做样子。选课走班要害是走班,班走不起来,选了课也是白选。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选课尤其是走班,整个课程改革的要求都不可能落实。开发出来的课也会成为摆设。什么选择性教育,什么因材施教都会变成空喊。这次咱们大家谁都不做自欺欺人的事,一定要切切实实地推进选课走班,尤其是真正推动走班。要切实尊重和落实每一名学生的选课走班权力,凡是学生选的课,且达到规定人数,就必须确保开课。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使选课走班在时间上有保证。要积极挖掘教育资源,逐步将行政班固定占用的教室流动起来,解决选课走班教室数量不足的问题。管理有基础的学校,可以推进必修课的选课走班,让学生在学习必修课时选教师,选课程进度,选修习年级。理论上分析,选课走班越充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而学校的空间、时间资源利用也会越充分,进而比较好地解决许多学校反映的资源不足矛盾。 我们要切实加强校长和教师的培训。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一方面赋予了学校更多的课程设置权、教师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但另一方面也对学校和教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容否认,我们大家准备都不足,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准备不足,理念准备更不足。解决知识、能力和理念准备不足问题,主要应靠实践,在实践中思考锻炼,不断积累知识和才干,更新和转变教育理念。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集中解决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校长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不适应等突出问题。这项工作去年省一级已经开始进行,接下去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该围绕提高对课改的适应性,筹划开展大规模培训工作。要把这项培训纳入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争取到明年年底,对全省普通高中学校任课老师,就提高开发开设选修课综合能力,实施一轮全面培训。省一级继续重点抓好校长、骨干教师、教研员,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培训,争取今年暑期完成对教育局分管局长、普通高中学校校长、各地高中段教研员和课改试点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明年继续组织和资助一批课改推进力度大且取得明显成效的校长到境外去考察培训。当务之急要研究培训课程设置,以及提高培训者对课改的深入理解力。还要研究在师范培养中增加开发开设选修课程能力培养的要求。省内各主要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培养培训水平,积极主动地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做贡献。 我们要不断加强有助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相关机构和制度建设。课程体系是学校教学的核心。课程体系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普通高中学校内部组织机构和制度的变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个普通高中学校都应该深刻认识课程体系变化对学校方方面面的影响,自觉地主动地研究调整和完善学校内部组织机构,制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及政策。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切实加强课程资源规划开发、课程质量保证、选课走班组织等工作。在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社会课程机构资质审查确认、课程开发开设标准、学分认定等管理。 加强对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评价考核。就省级层面而言,我们要把普通高中选修课建设与开设情况,列入对市、县(市、区)教育现代化达标评估,对教育局的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对学校的特色示范学校评估,对教师的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定。各市、县(市、区)和各个高中学校也要建设相应的考核评价。我们要努力从上到下形成层层相加和放大的政策效应,以此不断激励和调动各个方面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改革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壮举,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们坚信这是普通高中以至整个教育必然要走的道路。让我们以最坚决的态度,最锲而不舍的精神,最果敢的行动,大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了千千万万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为了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为了全面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浙江教育人的最大贡献! | ||||
(编辑:) | ||||
【打印本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 ||||
[全文下载]: | ||||
| ||||
上一篇: 下一篇: |